【暑期營】小島學園辦長洲暑期玩學營 老師:讓孩子為社區帶來創新

親子好去處

發布時間: 2020/06/08 15:46

最後更新: 2020/06/08 18:09

分享:

分享:

在過往的活動中,曾安排孩子走入漁村和漁民一起煮午餐和聊天。

教育是否一定只能依賴學校制度?這是不少有心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疑問,陳葒校長2015年開始推動的「小島學園」, 便是希望展示真正實踐到有教無類、因材施教、 知行合一的本地教育模式。「小島學園」今年和Neo Education Park一同主辦香港18區創新玩學營,由長洲作試點,鼓勵走出課室,以天地為校園,社區作教室;統籌的Dan Sir強調,這不是一般的暑假營會,而是一場由下而上, 以小見大的教育改革。

他謂,營會乃貫徹陳校長提倡的「4A」教育理念:自主(Autonomy)、真實性(Authenticity)、關連(Association)及成效(Achievement),以補足傳統學習模式中所欠缺的元素。

Dan Sir深信學習無疆界,可以打破課室限制,更希望把小島學習移師到全港18區。(受訪者提供)

由陳葒校長主理的「 小島學園體驗營」 每年都在離長洲20分鐘船程的芝麻灣大浪村上舉行, 在島上進行各類創新教學及自然活動,並由不同領域和背景的社會人士, 擔任島師,引領學生體會島上的每事每物, 令生活和學習重新結連起來。

首屆小島學園島師及長洲營統籌的Dan Sir,在主流中小學任教英文、STEM及視覺藝術,同時推動創新教育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,並曾到訪芬蘭和台灣,探究他們的教育方式,過程令他反思︰「教育是否一定只能依賴學校制度?」

全球疫情令學生無法回學校學習,但脫離了校園的限制後,學習是不是就不能發生?

營會設計放入設計思維,望以學生為本,釋放創意。(受訪者提供)

曾邀教育心理學家作跟進研究

他解釋玩學營曾在2018年舉辦過一次,今屆會以當年的設計作藍本,最後舉辦成果展。而當年曾邀請樹仁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作研究,得出學生的學習動機、自主學習能力、情緒管理、同理心在營後都得以提升。

他認為:

傳統學校課程缺乏與社區環境的互動,老師所教的內容,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,都未能促使學生自主地學習,和日常生活亦缺乏關連。加上傳統的教育強調競爭性,學生總體驗挫敗,鮮少獲得成功感。當連擬試題連多於兩個可行答案也容不下,「以學生為本」其實只是空談。

營會在最後一天進行成果展,包括展示社區學習日記。(受訪者提供)

談到營會內容,他指出,內容以傳承、創新和玩學為主軸, 會讓小朋友深入認識長洲和學習製作傳統但具個人特色 長洲飄色、 花牌、 水話演說、漁民文化等;並會到長洲社區慈善組織喜樂小店,學習製作芒果糯米糍。除了學懂親手製作自己喜愛的小食之外,更重要是連繫長洲小島上的人與情。

另外,同學要觀察及關心環境和社區的需要,一起思考及建議改善的可行做法,並嘗試將之實踐。

即使是小學生,也能為社區帶來貢獻和改變!

2018年長洲營當中,有組員曾研討長洲碼頭附近因人車爭路,通道長期受阻,故他們建議並實行免費代居民泊單車服務,及增設指示牌和劃分區域。(受訪者提供)

2018年時,學生們跟師傅學習飄色。(受訪者提供)

與真實連結

長洲有不少社會創新組織在營運,加上傳統本地行業等資源,他謂有助學生從島民身上學習和分享。

社區學習營是以照顧學生的整體學習經驗而設計,每一晚當學生上床睡覺後,導師便開會檢討和修訂第二天的學習設計。

極小班教學

現時機構已陸續召集來自不同行業的島師團隊,並會先接受培訓,包括學習怎樣聆聽、觀察小朋友需要。

學生有不同背景和需要,故未必一開始便投入,大家需要彼此認識。故我們安排大量熱身互動活動,例如水上活動、BBQ及Running Man,預備小朋友有良好狀態,建立互信,才進入更具挑戰的學習;

我們是極小班,每組兩位導師帶6位小朋友,希望以亦師亦友關係陪伴他們玩、聆聽他們和跟他們經歷。

師牛比例;是1對6,目的是預備小朋友有良好狀態,才進入更具挑戰的學習。(受訪者提供)

他強調雖然營會是短短數天,但不會少看它們的價值。

我在想假若香港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這樣深入的社區體驗和研習,近的為他們的家庭、課室和學校,遠則他們的社區,甚至世界想多一些可能性和可行性的方案、改變少少,那麼投訴和埋怨可能少了,包容多了,歸屬感隨之而也增加了!

學生享受水上活動。(受訪者提供)

十八區創新玩學營——長洲篇

主辦︰小島學園、Neo Education Park
日期︰8月4日至8日 (小四至小六)、8月12日至16日 (小一至小三)
名額︰26位(如報名人數超出限額,將以抽籤形式處理)
查詢︰9310 1179 / 6314 0713或按此FB
截止︰6月17日